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中国文化·影响世界特邀书法家——赵从君作品展

2023-06-16 07:33:08 来源: 阅读:-
评论(0 收藏(0




b6c1117f5a860e4cf0a7882bf58ca6e.jpg







草书之格,尤堪翰墨至高,然当下书坛内虽是群贤毕至,但大多数人的书功却多是以楷书、隶书、篆书、行书见长,而真正能抵于草书高格的翰墨书家却是十分少有!究其原因,也是与当下书坛内的不良风气不无关系,各种展览层出不穷,各种引流奇异怪诞,致使多数书家作书为利益所侵,又为名气所蚀,作品之中唯独少了有抒于胸臆的文人情怀和散淡逸气!如此一来,那些以纵意于心,置情于笔的草书佳作自然也就是寥若晨星,逐渐稀少!事虽如此,但在当下书坛内却是仍有一批可将草功达于臻境的翰墨名家,今著名书法家赵从君先生便正是其中一位!其作书初起于临池之妙,后又经得名师薛夫彬之教诲,继使作草有悟传统法脉,是谓有师于正道,更具于心象也!




赵从君先生几十年来,笔耕不辍,对书法的喜爱有一事经历对其影响深刻: 2000年冬正月初八,先生独一人在炉火间临法帖以至夜深,渐感困乏,沉沉睡去,睡了不知多长时间,大概有二十多个小时,醒来后,全身木呆、头发掉半。当时脑子还有些清醒,先生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毛笔日课书法,但是刚提笔书写就感身心疲惫,全身无力,赶紧打电话到医院抢救吸了高压氧,才救得性命。可见先生对书法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!古人云:“书痴者,文必工;艺痴者,技必良。”惟其痴迷,故而能好之不辍;惟其不辍,故而能循序渐进。当他把书法当成自己的生命之际,再作书法自然是心象峥嵘,充满着正大气象。他把生命的力量融入创作之中,就有珍爱世缘,善济天下的正能量。汶川大地震时,先生积极配合国家救援,尽己之力,拍卖字款通过慈善机构全部捐献灾区,身怀大爱、德艺双馨!



草书并不像其它书体一般,作为重意象之字,其本身就是脱离了一招一式的固定性,也正因此,草书的功成也绝非是一朝一夕即可修得,倘若书者过于急躁,反倒是会容易误入于歧途,甚至作字而不识也是常有之事!而赵从君先生作为当下书坛内的草体名家,其对于草书的创作法性早就已是谙熟于心,并且在创作上先生也是有别于俗流,所书作品既无盲目之革新,亦无拘泥之古板,而是唯以传统与时代并存为创作基本,由是广博古意,继抒己风!




纵览作中笔墨技法,赵从君先生也是达到了一种与时舒卷的高格境界,众幅草书用笔可追潇然气,用墨可传飞白迹,通幅笔墨所行之处,无不是畅快使然,浓淡相宜!作中字字草体所结,更是深有心源所致,时而以虚实映体,时而又以刚柔相济,字势之间,亦是上下有贯相连,左右有兼牵带,观之犹若龙蛇苍劲,生辣极变,气势磅礴!



笔酣墨饱,气势雄强。自现代以来,受多方面文化元素和审美元素的影响,传统的艺术理念和继承可谓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,尚慕西洋者,唯利是图者可谓比比皆是!而从艺术发展的大视角来看,这一情况也是直接导致了众多艺术家有失方向,尤其是在书法界内,这一问题更是极为明显!众多书家,不仅是失去了汲取古贤碑帖的传统法脉,同时也是缺失了书家本应具备的文人气象。然而就这一问题来看,赵从君先生的翰墨造诣无疑就是一股十分纯粹的创作清流,作书可从源头而汲,作韵可摒狭隘之弊,是谓真正找到了传统翰墨的继承路径!书以载道,价值可彰!


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史峰




推荐阅读:旗龙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