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这家名叫黄太爷的精品食铺,一到中午就排着长长的队伍,前排的食客拿着夹子挑选钟爱的食材,店小二忙着把偏平的大锅递到食客手里,气氛开心热闹又井然有序……在市场低迷的时候,靠一份“自选焖锅”火遍深圳,连开几十家门店,进驻了含阿里中心、OPPO大厦在内的大企园区。黄太爷究竟是何方神圣?】
黄太爷焖锅的起家,没有传奇的色彩,也不具备任何偶然性。
2008年,黄太爷焖锅(当时还不叫“黄太爷焖锅”)开业。焖锅真正的起源是什么,店主孙玉亮不了解,在他的童年记忆里,焖锅是他们祖祖辈辈都喜爱的美食,尤其是他的爷爷奶奶,调得一手好焖汁,乡亲们常常慕名而来,讨点儿回家做锅。孙玉亮南下闯荡的时候,真正从家乡带走的也只有这一份传了4代人的配方。
高压电炉上放上一口厚重的平底锅。热锅,刷底油,铺一层食材铺一层焖汁,这样叠上数层,顶上再盖一层汁,密封,等个三五分钟,揭开盖子,给食材散热的同时,把食材和焖汁充分搅拌均匀。刚出炉的焖锅不但汁浓味厚,菜品还保持着鲜嫩脆爽的口感。尝一口,酱味醇厚,辣而不烧,轻盈,鲜爽,十分更符合南方人的口味。黄太爷焖锅甫一出街便很快火爆。
谨慎的成长步伐,是为了走出更稳健的未来
由于没有可以参照的同类产品,很长时间里孙玉亮都处于独自摸索阶段,门店模式如何确定,什么菜品才能和焖锅演奏出特别的味道,什么样的口味才能让路人变成顾客,让顾客变成老顾客,老顾客变成老朋友。
此时的孙玉亮囿于厨房,每天计算每一锅需要的酱汁克数、哪一种锅具才能跟酱汁完美相融,根本没有想过黄太爷会走上连锁的道路。
然而黄太爷的焖锅很香。新出炉的焖锅香气飘飘,引得路人频频寻找香味的源头。黄太爷的门店也很香,孙玉亮凭借这家小店在广州立了足,还多开了几家自营店,生意红红火火。13年,摇摆不定的他把品牌命名为“黄太爷满汉三汁焖锅”,为了服务好自营店,14年还创办了“广州牧天餐饮有限公司”。因为黄太爷焖锅无需大厨、标准化程度高、设备投入少,让一些亲戚朋友也开始眼馋,纷纷请求合作。
2018年,黄太爷焖锅的门店从广州开到了深圳科兴、华强北等地,每一家营业流水都十分喜人。时机已然成熟,黄太爷焖锅开始着手建设品牌体系,走上系统化运作道路。
然而很快,黑天鹅到来,餐饮界随着时代浪潮风雨飘摇。风雨冲刷下,黄太爷焖锅不得不关掉了一些游客占比过半的店铺,但品牌也燃起了新的希望——开在员工餐厅的精品焖锅店居然逆势崛起,越来越红火,上门打听合作的人居然更多了。
黄太爷在白领餐厅走红的原因显而易见:焖锅出锅速度快,紧张的午餐时间也可以从容享受一份焖锅;焖锅本身有滋有味,鲜牛肉、鲜大虾等食材新鲜又可口,因不煎不炸不炒,天天吃月月吃也不易上火,注重健康和味道的白领们不会有心理负担。凭此,黄太爷焖锅开到哪里,就成了那一片白领的“个人食堂”,生意怎能不红火。
于是,2021年下半年,黄太爷焖锅及时调整了方向,将品牌战略转变为专注白领工作餐,主攻客流更为稳定的办公区域。此时,黄太爷焖锅还进行了一项大事,正式更名为“黄太爷焖锅”。改名,意味着我们坚定下来,认真创造属于自己的焖锅。
截止2022年5月,黄太爷焖锅在中式快餐的赛道中发展得如火如荼,供应链的深化,自建的工厂都已经在筹备中。短短时间里,在深圳开拓了几十家门店,让黄太爷焖锅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,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景线。
推荐阅读:旗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