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别怕失败,大不了从头来过”这是彭于晏在采访栏目上与主持人的一句对白。
在深圳各大夜店里经常会看见这一现象,桌台上有一款巴掌大小的机器,忽闪忽闪的灯光很是吸引眼球。被它吸引的年轻人常常按奈不住自己,为此掏出自己的钱包。
在外人眼里这只是最近一款热门产品,但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,这等同于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。
追踪其源头,还要从雾虹这个品牌诞生的故事说起。
生活里,我们日夜登舟涉水,翻山越岭,山一程,水一程的走着,自认不凡,要去寻找那份受老天眷顾的契机。
然,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。若你也在寻找这份契机的路上,或许这下面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。
2019年,连续创业者李运几经周折之下,与几位好友共同组建般诺公司,致力于深耕场景新零售领域。强硬的产品研发制造能力,让这家公司短时间内在行业崭露头角,获得不少消费者的认可,公司稳定向前发展。随着规模扩大,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。
从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时,发展至今,行业风口的红利期已经过去。般诺作为后进生,想要做大做强无疑会遭受不少阻力。市场经验不足,吃了亏,可年轻人的血性又不允许失败,想要通过在群狼环绕中吃到蛋糕,以此证明自己。那就必须做出突破,在原有的产品技术和运营模式上下功夫,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。
三十而立,按现代说法已近而立之年的李运可以说是事业有成。可生活富裕从来都不是人生的全部,人生的意义在于体现自己的价值,留下点东西,告诉这个世界“我来过、看过、体会过”。
对于李运而言,这场人生盛宴仅仅是刚刚开幕。
本着“做点不一样的东西”的想法,李运召集几位同僚马上开干,从基础技术和设计理念出发,重新定义产品内核。有时候,现实是很残酷的,几个月的心血付出换来的仅是原地踏步。产品没有重大突破,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舆论压力再次落到肩上,有股东不解问李运:“公司目前受挫但还算发展稳定,挣得也不少,你折腾这些又是何必?”
李运并不在意,闷头就干。在很多人眼里,这是不够理智的表现,也打上了“继续无结果”的标签。但这些并没有造成干扰,好似与他无关。时间推移下,质疑声越来越多,那位股东质问的次数也变得频繁起来。
作为股东,他担心公司发展前景,作为朋友,他希望李运的事业路可以走的平坦安稳些。当然,更多的是心疼。很多人抱怨996工作制不够人道,资本剥削价值,毫无个人空间。但在真正想要做一件事面前,时间是没有观念的。一日三餐,日常作息规律全部被打乱,带给身体的负荷是难以想象的。可每次面对李运,看着他身后一张张年轻又执拗的面孔,又让人忍不住想妥协。
其实,在很多个辗转反侧的夜里,李运内心深处也会反思和拷问自己,审视这件事的可行性、必要性。但也仅仅是为了让方向更加清晰,并未动摇这份坚定。他很清楚,公司一直都是在复制前人的模式,继续经营下去未来三年、五年也很难突破重围。更重要的,内心深处的那股使命驱动,让他没有原由的坚信。
所以,当真正的契机来临时,他的内心激动、颤抖,还掺杂着一种莫名的情绪。
是赌徒心理吗?亦或不是,没人知道真正的答案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下,“货找人”与“夜店需求”的概念提出让李运重新定义精准消费人群,将目光放在夜店消费的年轻用户身上。从用户视角出发,全新为产品注入“光感、时尚、科技”元素。在满足审美需求吸引注意力的同时,做足展示面,让用户能够清晰直白的看懂产品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这款雾虹桌面售货机,必须能够承担起“让产品主动承接用户消费的习惯”的角色。让消费者、场地方以及合伙人能够达到彼此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。
当这款产品展现在李运面前时,他长舒了一口气,对着自己说“我完成了”。
至于后面这款产品取得的成果和名誉,相较之下,他更向往那种充满不确定、激情的过程。
认清自己,不泯然于众,只做一件事,然后欣然向前。
推荐阅读:旗龙网